香港養(yǎng)蜂大王東莞造蜜 多地市民到莞取經(jīng)
“香港養(yǎng)蜂大王東莞造蜜”追蹤
多地市民手持本報到莞取經(jīng)
羊城晚報東莞訊 記者單輝強報道:“看到《羊城晚報》的報道后(詳見4月17日A23《香港養(yǎng)蜂大王東莞山林造藥蜜》),我們隔天早上9點就從深圳寶安出發(fā),由于人生地不熟走錯幾次路,歷經(jīng)6個多小時才找到。”來自深圳的兩位老人說。連日來,東莞市清溪鐵松小近布村小組迎來了深圳寶安、佛山順德、汕尾、河源、陽江等地的手持《羊城晚報》的取經(jīng)市民,香港養(yǎng)蜂大王梁伯生的兒子梁偉東非常感謝本報的報道,并表示,只要看到《羊城晚報》過來取經(jīng)的,他都會免費傳授養(yǎng)蜂技術(shù)。
4月19日下午3點半,兩位來自深圳寶安的60多歲老人手持《羊城晚報》風塵仆仆趕到了東莞市清溪鎮(zhèn)鐵松小近布村小組,一進入合作社的辦公室就馬上迫不及待打開報紙:“這報紙上面報道的是你們的事情吧,報紙上的人是你父親嗎?”
原來兩位老人一位叫羅玉斌,一位叫潘強,羅玉斌是一位退休的村干部,潘強是村民,兩人對養(yǎng)蜂非常有興趣,4月17日看到《羊城晚報》報道梁伯生父子把自己數(shù)十年積累下來的經(jīng)驗技術(shù)和研究開發(fā)的藥材蜂蜜配方無償?shù)刎暙I出來,幫助貧困戶掌握技術(shù),增加收入的事跡后,覺得非常有意思,希望過來學習一下養(yǎng)蜂技術(shù)。
不過,由于兩位老人不認識路,身上的“路標”僅僅是4月17日的《羊城晚報》,所以一路問一路走,跑了多個地方。
“《羊城晚報》的讀者好多啊,這幾天一直有人找上門,我接待到連蜂場都幾乎沒時間去。”4月21日,梁偉東告訴記者,自從他們父子養(yǎng)蜂搞合作社的事情報道出來后,先后有深圳寶安、佛山順德、汕尾、河源、陽江、廣西等地的群眾拿著報紙找上門來,大多數(shù)是希望獲得養(yǎng)蜂技術(shù),還有一些則希望合作。
“一個省級電視臺也跟我聯(lián)系了,說看了《羊城晚報》,希望過來報道一下,我們約了這周做專訪。”梁偉東表示,東莞以外地區(qū)的群眾,因為地方太遠,他無法提供蜂源,只能免費傳授技術(shù),只要上門,他都愿意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