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電視臺《致富經》欄目播出《在西雙版納養(yǎng)野豬》,以下為節(jié)目實錄。
2009年3月19號上午,記者剛剛來到野豬農莊,就看見龔最榮帶著一群人急急忙忙往山上趕。
龔最榮:“你往那邊走,我們誰找到了誰就叫。”
原來,農莊里有一頭懷孕的野豬失蹤了,龔最榮要把它給找回來。
龔最榮:“到那邊去看一下。”
其實,幾天前,這頭野豬就有些焦躁不安,這通常是要分娩的征兆。它很可能是在夜里跑來后山,要做窩下仔。龔最榮正是憑著這條線索尋找野豬。
龔最榮:“在光禿的地方,它肯定不會下崽,肯定是要有草,或者是有樹木的地方它才會下崽。”
為了早點找到野豬,大家兵分兩路行動。一個上午過去了,山的另一面終于傳來呼聲。
工人:“找到了,在下邊。”
龔最榮:“在哪邊?”
工人:“在下邊。”
當龔最榮聞聲趕到時,飼養(yǎng)員已經把野豬的窩扒開一個小口子。這個時候,野豬的脾氣已經非常暴躁。
龔最榮妻子:“小心啊,小心啊。你別把它惹毛了。”
可是很快,大家就發(fā)現(xiàn),母豬已經在窩里產下幼崽,看到的人都松了一口氣。
龔最榮:“我們要人多,我們把母豬引開,一個一個把它的豬仔拿出來。”
記者:“這個是它生的豬崽嗎?”
龔最榮:“嗯,嗯。”
龔最榮妻子:“你那里有幾個豬崽?”
龔最榮:“這里有四個。”
拿到豬仔以后,飼養(yǎng)員帶著它們在前面走,母豬聽見豬仔的叫聲,才會跟著回家。
記者:“剛才找到多少頭小豬?”
龔最榮:“五頭”
記者:“像這種情況多嗎?”
龔最榮:“一個月反正五六次。”
記者:“每次都能找到五六頭?”
龔最榮:“這個不定,看它能下多少,最多的可以下十多頭的也有。”
產仔的母豬一般不會跑遠,只會在農莊的后山上活動,為保留野豬的野性,龔最榮就沒有嚴加看管。而就是這些野豬,給龔最榮帶來了一年500萬的財富。
龔最榮的農莊在西雙版納州的勐養(yǎng)鎮(zhèn),占地面積100多畝,來農莊的有本地人,也有不少外地游客。在2005年建立之初,他只想把這里做成一個農家樂,而要拿什么當特色菜,卻一直沒有想好。一天,林業(yè)局的朋友來農莊和他聊天,幾句提醒,讓他看準了野豬這個市場。
西雙版納州林業(yè)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李志勇:“以前我們這些老百姓是可以打獵的,傳統(tǒng)就有吃野豬的習俗。我們實行天保工程之后,全州禁獵?,F(xiàn)在他們也知道不能打了,然后也吃不到這些東西了。所以的話,這就是一個市場需求。”
經過考察,龔最榮了解到,純種野豬肉有土味膻味重的缺點,通過與普通家豬雜交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龔最榮選擇了用西雙版納的特有品種——版納小耳豬與野豬雜交。一來是因為這種豬肉質細嫩,在當地很受歡迎。而更重要的是,他希望借版納的特有品種讓自己的野豬具有版納特色。
龔最榮:“西雙版納實際上在全國來說,知名度是挺高的。我們有這么好的資源,我們肯定要利用了。”
龔最榮心想,本來家養(yǎng)野豬就是個新鮮玩意兒,再加上版納的特色,肯定會大受歡迎??烧l知,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,讓他很快瀉了氣。
2005年底,龔最榮的幾十頭雜交野豬都長到了50來公斤,在他看來,這個時候的野豬肉是口味最好的,可以出欄了,他把價格訂為45元/公斤。為避免客人認為他拿普通家豬肉濫竽充數,他規(guī)定野豬只能現(xiàn)場屠宰,客人要整只買,如果當天在農莊吃不完,也能把肉帶走。
2005年11月,余永華聽說這里有野豬吃,便和幾位朋友來到農莊。龔最榮沒想到這么快野豬肉就開了張,于是宰了一頭他認為肉質最好的豬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余永華:“他就殺了一頭,將近50公斤,我們拿去現(xiàn)烤。”
殺好豬,客人們很興奮,立馬把肉架到火上燒烤,可是沒過多久,大家的臉色就變了。余永華終于忍不住,叫來了龔最榮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余永華:“我們氣的,當時說這個肉怎么能吃,一點兒不像野豬肉。”
龔最榮:“當時客人感覺我們在騙他,說你這個根本不是野豬。”
讓客人覺得受騙上當的,原來是這頭野豬身上的肥肉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余永華:“油太多了,油多滴到火炭上,都冒起灰了。”
最后,50公斤的野豬烤出來只剩十幾公斤瘦肉,還花了2000多元錢,客人吃完生氣地走了。這個時候,龔最榮心理開始擔憂起來。
龔最榮:“因為野豬的話,在客人的心目當中它沒有肥肉,只有瘦肉。如果肥肉這么多的話,因為人家就覺得我們不誠信了,那么以后肯定會影響到生意了。”
當初選擇版納小耳豬與野豬雜交,看上的是它的肉質和版納的品牌資源,可龔最榮卻忽視了這種豬最大的缺點,就是肥肉多。向專家請教后,他才知道,要解決這個問題,必須讓它們雜交四代以上,保證野豬的基因達到75%。
2006年,龔最榮開始培育四元野豬。為讓野豬的肥肉更少,每天下午四點,還準時把它們放出來做運動。
用這樣的方法,龔最榮足足堅持了一年多,到2007年,野豬的瘦肉率終于上來了,客人們對野豬肉的口味也都贊不絕口。
記者:“這個是什么肉?”
顧客:“野豬肉,野豬家養(yǎng)的,肉質好。”
客人越來越多,問題卻出現(xiàn)了。由于農莊的野豬必須整只賣,本地人當天吃不完還可以帶回家慢慢吃,外地的游客就沒有辦法了,經常會抱怨。
龔最榮:“其他的游客之類,從外地來的,他那個肉吃不完,就不好保存,那么就形成一個矛盾了。”
甚至有的客人來時,聽說野豬要整只買,就立馬扭頭走人,這給龔最榮的生意帶來不少損失。究竟怎么才能解決這個矛盾呢?
在西雙版納,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,燒烤大排檔就開始熱鬧起來。這里有一種當地的特色燒烤——肉干巴,在本地人和游客當中都很受歡迎。說起肉干巴,它的起源還與當地的氣候有關。
龔最榮:“西雙版納這邊是熱帶地區(qū),天氣比較熱。在原始的時候,他們上山打獵,去山上很遠,他新鮮肉拿回來的話,可能就要臭掉了,因為這里天氣太熱了。”
為了便于保存,古時候的版納獵人就在森林里把鮮肉做成干巴。
龔最榮決定,自己也要把野豬做成干巴銷售。這樣既解決了保存的問題,又讓農莊多了一樣有版納特色的產品。
做干巴,第一道工序就是腌肉,由于調料特別,這個工作一般都由龔最榮的妻子張文秀來完成。
龔最榮妻子:“把鹽巴放進去,放鹽。鹽放好了然后把蜂蜜放進去,然后再把這個放進去。”
記者:“這是什么?”
龔最榮妻子:“這個是我們山上的東西,只是版納有。”
記者:“這是什么東西啊?”
龔最榮妻子:“這個把它放進去。”
記者:“你告訴我們這是什么嘛?”
龔最榮妻子:“全部要告訴你呀?不要告訴了啊,那不是全世界都有干巴賣了。不要告訴你。”
腌制只需十幾分鐘的時間,腌好以后把肉放到火上烘烤,大約半個小時后取下來,在陰涼的地方晾上一天,最后再用火烤上兩個小時就制成了。
用版納才有的獨特配方做調料,農莊制作做出第一批野豬干巴。
龔最榮:“我烤了以后還是比較高興的,我說我也會做干巴了。”
龔最榮想,產品剛推出,大家還有個接受的過程,不如先免費促銷一段時間。
2008年5月,一群朋友來到農莊吃飯,在上完菜后,龔最榮又給每桌客人免費上了一盤干巴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楊建:“他剛剛開始做,他也是試探性的,他送我們吃。”
朋友們見老板熱情送菜,都很高興。可誰知,一頓飯下來,整盤干巴幾乎沒人動筷子。
龔最榮:“我當時三桌人,三盤一點都沒動。”
龔最榮覺得很奇怪,一再詢問之下,朋友才道出原委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楊建:“煙味比較濃,這個吃了之后就不順口,還有點兒干燥。”
在版納的燒烤夜市上,牛肉和豬肉干巴一直是暢銷的產品。為什么自己制作的野豬干巴,就出了這么多問題呢?龔最榮想不明白,最后,還是在燒烤師傅那里找到了答案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 燒烤店店主:“豬肉干巴需要保持水分,那個不能烘太久?,F(xiàn)在需求不一樣,而且以前那個柴火煙也多,它燃不起來的話,煙特別多,特別熏人。”
經過師傅的指點,龔最榮縮短了干巴的烘烤時間,并改用無煙碳做燃料。當老顧客再次來到農莊時,他的野豬干巴,味道已經大為改變。
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顧客 楊建:“它的煙味都減輕了,所以吃起來比較爽口,比較有味道。”
大家都為野豬干巴叫好,龔最榮心里也很有成就感。可是漸漸地,他又高興不起來了。由于干巴制作起來費料費工,光成本一斤就要一百多元,客人們問了價格之后,都直搖頭,這可怎么辦呢?
2008年8,州農業(yè)局給他下發(fā)通知,要求他參加第四屆昆明國際農業(yè)博覽會。龔最榮覺得機會來了。
龔最榮:“這個肯定很高興,作為我們企業(yè)能有一個展示的平臺。”
可是做成干巴的野豬肉已經變了模樣,到時候會不會有人懷疑自己,拿普通豬肉欺騙顧客呢?龔最榮怎么想都覺得心里沒底。
一天天過去,眼看就要出發(fā)了,就在這時,他突然想到一招。誰知就是這一招,讓他在會場上出盡了風頭。
龔最榮:“我們那個展臺是三米乘三米的,前面是個走道,結果我們整個走道已經堵死了。”
龔最榮的展臺前人頭攢動,讓隔壁賣茶花雞的老板梁建勇很是羨慕。
西雙版納茶花雞公司負責人 梁建勇:“他忙不過來,只有吃中午飯的時候歇一會,基本上都沒有歇的。”
借著高人氣,龔最榮把他的野豬干巴賣到了200元/斤。
龔最榮:“基本上第三天的早上,我們已經賣完了一百公斤。”
西雙版納茶花雞公司負責人 梁建勇:“反正就是擠的,好像在搶一樣,看的買的真的是多。”
龔最榮究竟想了個什么招,引來這么多人參觀呢?原來,他從農莊帶來了兩頭活生生的小野豬。
龔最榮:“我們帶了兩個上去,那個時候還小,所以我們也給人家展示,在西雙版納也有人在養(yǎng)野豬,而且養(yǎng)的這么好。”
小野豬成了龔最榮心目中的大功臣,其中一頭在展會上就被人買走。剩下的那頭在農莊,作為種豬飼養(yǎng),龔最榮對它疼愛有加。記者采訪時,這頭野豬已經身懷六甲,在農莊,就數它的待遇最特殊。
記者:“它還有名字啊?”
龔最榮:“有。”
記者:“它叫什么?”
龔最榮:“叫納納。”
被買走的那頭野豬叫雙雙,它倆的名字取自于“西雙版納”的地名。現(xiàn)在沒事的時候,龔最榮還會帶著納納出去兜風。
龔最榮:“上昆明的時候,一天吃兩瓶牛奶,一個蘋果,還有一個甜脆包谷。”
龔最榮:“好好呆著!”
為了保持納納的衛(wèi)生,龔最榮總是親自給它洗澡。
記者:“拿洗發(fā)水給它洗?”
龔最榮:“嗯。”
記者:“你們平時老這么給它洗澡嗎?”
龔最榮:“對,都用洗發(fā)水給它洗。”
龔最榮:“漂亮了,我看看,過來。”
洗完澡,就到了納納的用餐時間,芭蕉是它的最愛。
龔最榮:“它要把皮剝掉,它不拿腳踩它,就剝不了皮。”
龔最榮:“還要吃什么?要吃什么?”
龔最榮:“再拿兩個給它。”
借著雙雙和納納,許多人都知道了西雙版納的這個野豬農莊。客人們慕名而來,在農莊休閑了一天后,總要帶上一些野豬干巴回家。
現(xiàn)在,龔最榮已經銷售了上千頭野豬,收入500萬元。
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《致富經》欄目提供,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-7《致富經》欄目查詢!
注:CCTV-7《致富經》欄目播出時間:首播: 每周一至周五21:17--21:47,重播:每周二至周六13:52—14:22。
財富無處不在,行動成就夢想!《致富經》欄目敬請您的關注!
輸入作者:張平